HTTP/1.1 200 OK Date: Sat, 09 Dec 2023 15:11:40 GMT Content-Type: text/html Transfer-Encoding: chunked Connection: keep-alive Cache-Control: private Set-Cookie: aspcms2014=GroupMark=0; path=/ Set-Cookie: ASPSESSIONIDQQSSTACS=PHJHIBECNHOHKIIHBKMMJDCK; path=/ Server: wts/1.6
扫一扫
淘宝商城
一壶崇阳酒,在悠悠的时光中沉沉地酝酿。
尘封130年的老酒,一经开坛,扑鼻的酒香让人难以自拔,自然要尽情畅饮。崇 阳老酒,幽幽的醇香,袅袅娜娜地笼了一室,恍恍惚惚的,仿佛品完壶中酒,做一场南柯梦,春光便去了。
崇阳酒祖 姚兴顺
这醉里醒来,所邂逅的春光,似梦幻泡影,如雾又如露。满是落花的井边,带着 酒意的相逢,沾满了浮生的味道,带着无尽的意味。
崇阳传承人 余刚
古井幽深,像是穿梭了千年岁月,从新石器时代,到清代的姚林烧坊,古井水无 数次地与酒窖相逢,在幽暗的岁月中无声的酝酿;酒香中,带着特有的历史沉淀,以及生生不息美的质感。
如今有春醉崇阳一壶酒之说,把崇阳酒与崇州学问生生相连,流露出崇州人杰地 灵,百年传承的经典。
130年跨世纪的流转,崇阳酒上承历史学问积淀,下览山河日月历史沧桑巨变, 如今博纳百川,带着包容的胸怀,以百年老窖的姿态活着,为蜀州的繁华添上浓 墨重彩的一笔。
也如酿酒一般,一帮人在一个酒学问非常浓郁的“老窖”里,用特别配方酿制出了这瓶《崇阳130周年》学问之“酒”。
斟上这杯酒,会有一股淡淡的酒香溢出, 如有不胜酒力而微醉者,这正是大家的欣慰之处!
从姚林烧坊到百年崇阳
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
崇庆州南外牛皮场(今集贤乡)姚林,姚友德(清初姚氏移民入蜀第八代)开办首家烧坊酿酒,始为崇阳酒的源流 ,人称“姚林烧坊”,于光绪十二年(1886 年)将烧坊转让其侄孙姚正强经营。
清光绪十二年(1886年)
姚正强(姚氏第十代)接过姚友德烧坊后,扩大经营规模,一家人经营,子孙相传,直至民国末年,经营了六十二年。
清光绪十七年(1891 年)
姚永宗拜族兄姚永灿(姚氏第九代)为师,于光绪十七年自办烧坊,为姚林第二家烧房。
民国元年(1911年)
姚正强将其姚林烧坊,传其子姚子伯(名国卿,姚氏第十一代)经营。
民国五年(1916年)
姚兴顺(姚氏第十代),从同志军解甲归田,于民国五年开办酒厂,继承姚林烧坊酿酒技艺,潜心研究,增加窖池,加大投料,新上产品,增加香酒、大米曲酒,规模达到十灶十囱。姚兴顺的“兴顺长”号酒厂,在崇庆县颇有名气。
民国九年(1920年)
姚永宗开办的姚林第二家烧坊,于民国九年歇业。之后,姚永宗受人聘请,出任酒师,为毗邻同业诊治“酒病”,帮助挽救“烂窖”。他的徒子徒孙、创业后辈,节庆相聚二三十人。
民国二十年(1931年)
姚林首家烧房,从姚友德起,历经友、永、正、国、茂五代传承,民国二十年传给姚学成(名姚茂口)经营。
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
成都光华酒精厂大量收购烧酒,提炼酒精,补充军需,替代燃油。在此契机的带动下,姚林酿酒业勃起,酒厂发展到 8 家,酒囱 20 根,窖池 400 个,日产酒二三千斤。此时,姚兴顺扩建厂房,达到 10 灶 10 囱,日产烧酒千斤,支援抗战,于国有功。
民国三十年(1941年)前后
以姚兴顺为代表的姚林酒,不仅在县城衙门口和成都青石桥街设酒庄,还在郫县、灌县、雅安、眉山、乐山等地设庄趸售,名扬西川。
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
姚林有酿烧房 7 户,占全县酿酒业 144 户的 4.6%。到民国三十八年,姚林酿业,大体保持这个水平。
公元一九五二年(1952年)
崇庆县人民政府在原姚林酒厂的基础上,相继将洒落在全县有一定规模的十八家酒厂进行合并,建起了国营崇庆县酒厂。
......
扫一扫
淘宝商城
在线客服 |
---|
在线客服 ![]() |